公司资讯
穷摇看投资2018年十大金股之圣农发展(002299)
更新时间:2022-11-01 09:55:11 作者:安博电竞app下载 来源:安博电竞手机版下载

  圣农发展是国内一体化肉鸡养殖龙头。公司建成了集饲料加工、种鸡养殖、种蛋孵化、肉鸡饲养、肉鸡屠宰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完整的白羽鸡产业链,覆盖种鸡繁育、肉鸡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加工、物流等五大行业,公司销售的产品主要为分割的冻鸡肉。得益于精细化的养殖及优质的客户结构,无论行业景气高低,圣农都保持了较高的规模增速。

  圣农发展得益于一体化自繁自养自宰经营模式,公司树立了产品质量优势明显、规模大、供货稳定的市场形象,与一系列客户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下游客户中享有良好的声誉,保有稳定的市场份额。

  公司是肯德基、铭基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是福喜、德克士的核心鸡肉供应商,是双汇、太太乐的重要供应商,是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的鸡肉原料供应商、2015年福州青运会的鸡肉原料供应商。

  在打造肉鸡饲养加工主业链的基础上,圣农围绕肉鸡饲养加工环节产生的废水废料,形成了“零废弃、零排放、零污染”的“一主两副”循环经济产业链。鸡血可以用于提取血红素;鸡毛可以制成羽肠粉;圣农与广州海大集团合作成立海圣饲料有限公司,可以将屠宰下脚料加工成鱼饲料。

  在中国肉鸡饲养加工企业中,第一个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线性物流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国际食品巨头泰森的产业模式也是全产业链,其第二代掌门人唐·泰森率先认识到,如果拥有整个鸡肉生产过程—从养鸡到进入零售柜台—就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利润率。

  2014年7月,公司董事长提出战略目标,①五年内,肉鸡生产总量达到7.5亿羽,十年内达到10亿羽;②将肉鸡总量中的60%,转化为熟食;③鸡肉资源实现全球配置,世界排名由第15位上升到前三位;④圣农品牌做到家喻户晓,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肉鸡生产食品加工企业。

  公司作为行业龙头,自2008年不断扩大自身规模,产量稳步增长。公司屠宰量由2008年的5398.6万羽上升至2016年的4.3亿羽,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1%,为行业反转赢得先机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2015年重大投资基本完成,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内不会有重大的投资,富余产能将在未来3年释放,充分享受行业景气周期。

  区别于传统的“公司+农户”的合同放养模式,公司创新性地建立了大规模一体化的养殖模式,较传统模式具有产量稳定、疫病可防控、食品安全可控、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等优势。

  公司将肉鸡养殖多个生产环节有机融合,实行纵向一体化经营,有效地避免了市场上饲料、种鸡、雏鸡、肉鸡的供求关系异常波动对生产的影响,使整个生产流程可控,增强了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在一体化自养自宰模式下,公司内部的各生产环节环环相扣、均衡生产、计划性强,产品产量均匀稳定,能满足高端客户长期稳定的采购需求,有利于公司获得大型订单和优质客户。

  武夷山区优越的自然环境,省却了公司不少防疫费用开支;一体化自养自宰模式,为公司实施规范的疫病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公司拥有20余年的肉鸡饲养及疫病防控经验,形成了以总畜牧师李文迹等业务骨干为核心的专职兽医及防疫队伍,在内部建立了较完整的疫病防控管理体系。公司制定了严格的疫病防控制度,采取了消毒、预防、免疫、监测等卫生防疫措施;在养殖场内外环境管理、养殖过程、屠宰加工等生产环节中采取了“全进全出”、“封闭饲养”、“隔离空关”等生物安全措施,确保防疫体系安全、有效。截至目前,公司从未发生过疫情和重大禽病。即使在2004~2006年我国大规模禽流感发生期间,也未发生直接损失。

  一体化自养自宰经营模式,为公司对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实施源头控制奠定了基础。公司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制定了严格的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获得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肉鸡屠宰加工环节获得了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公司对兽药使用严格管理,制定了完善的兽药控制体系,使公司鸡肉产品的兽药残留完全符合国家要求。

  大型农户在畜禽疾病的防控方面更加重视,违法成本更高因而较少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中国白羽鸡养殖行业的集中度仍然较低,“委托—代理”关系所产生的监管问题不可避免,2012年底的“速成鸡”事件便由此引发。虽然美国大多数白羽鸡企业也采用“公司+农场”的饲养模式,但规模化的农场比小农户而言更容易监管。所以,一体化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不失为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

  在一体化自养自宰经营模式下,公司将种鸡养殖、种蛋孵化、肉鸡饲养、屠宰加工等生产环节置于可控状态,并通过各项生产管理制度,在各环节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作业。按照生产计划,同一时间大批量出栏肉质、重量基本一致的肉鸡,在此基础上,公司在屠宰加工环节大量采用先进、高效率的自动化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为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综合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圣农鸡生长被全程监管:鸡场依据科学原理,建在生态优越、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向阳背风的丘陵山坳中,远离乡村居民区、工厂、交通干道,四周筑有围墙,对场内生产区和生活区进行了严格的划分,养殖场大门设有车辆消毒池、并配备消毒设施,对进出人员、车辆和物品采取清洗、浸泡、喷雾等消毒措施。专业免疫队定期对鸡只进行“体检”,做到“三个百分之百”,即免疫密度达到百分之百、免疫监测达到百分之百、免疫抗体保护力达到百分之百,确保鸡只健康安全成长。

  1)吃的是自产优质饲料,采用优质国家二级玉米、豆粕为原料,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每天生产出的饲料,由全封闭饲料运输车送到饲养场,先通过车上的导管导入料塔,再通过自动送料系统,送到鸡舍内部的料盘中,供鸡享用,饲料全程无人接触,防止了过程污染,安全放心。且鸡在每个生长阶段,所需营养不同,饲料配方也不同,不同阶段使用不同配方,一方面让鸡在每个阶段都能得到充分成长,另一方面鸡汲取的营养也更加均衡合理。

  2)喝的是采自地下60米的天然深井泉水,通过自动饮水系统,输送到鸡舍内部的水线中,供鸡饮用。公司采用全进口的自动饮水系统,小鸡每啄一下圆珠会出一点水,这样可以保持生活环境的干燥,以防疫病风险。以高标准采购设备也是考虑到进口产品的高稳定性,啄食几百万次也不会故障,保障了每只鸡的饮水正常与健康。

  3)住的是空调鸡舍,内部配置了从欧美国家引进的先进自动饮水系统、自动喂料系统、自动保温系统、自动通风系统等现代化设施,保证了鸡舍内部冬暖夏凉,温度控制精细度极高,以调节肉鸡的各类生理状况。

  屠宰环节的现代化程度逐渐提高,例如进口最先进设备进行屠宰,加强了动物福利和食品安全控制。同时,自动化设备减少了人力成本,降低了防疫难度。

  活鸡通过兽医检验后,被工人倒挂在流水线上。为了避免强光照射,造成肉鸡拍打翅膀过度紧张,挂鸡车间灯光设置得比较昏暗,让鸡心平气和进入电击槽。将鸡电晕后放血,不仅符合动物福利,让鸡在昏迷状态下死亡,没有痛苦,还可以有效改善鸡肉品质、鸡肉嫩度和风味。肉鸡被放血后,进入屠宰流程,自动脱毛、自动去头、自动去爪、自动掏膛。

  圣农发展的屠宰设备最为先进,整个流程全部采用从丹麦Linco公司引进的、全球最为先进的自动化肉鸡屠宰线及加工设备:自动切割转挂系统可同时自动切下鸡爪、鸡头,并自动将鸡只从屠宰线转挂到掏膛线上;自动掏膛及清洗系统可自动分选和分离内脏和心肝,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卫生水平。自动化设备节省了大量劳动力,流水线上只需配备几名检验人员,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剔除,整条分割线个人力支出。

  裸鸡“转辗”几道工序后来到分割车间,分割车间常年温度控制在12℃以下,从而保证了鸡肉品质。分割好的产品由品控人员抽检合格后,进行真空包装。包装好的产品必须通过金属探测器的检测,然后放入-40℃的速冻库速冻,以确保鸡肉新鲜度,速冻后再转入-18℃的冷藏库冷藏。

  分割后的产品为了保持新鲜必须在较短时间内送往销区,对交通便利程度要求较高,而交通便利的地方往往人流量大且疫病风险大,这似乎与养殖环节要求地广人稀、与世隔离相违背。

  当规模上到一定体量后,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自建的方式解决,而运费里面,汽车最贵,然后是火车,最便宜是水运。例如圣农拥有3条铁路专用线,原材料玉米都是直接用火车运回。

  同时在福安市投资7亿元建设年吞吐能力322万吨且拥有一个7万吨级通用泊位的国际货运码头,能保障战时物资的运输。同时,公司还拥有各类运输车辆1000余辆,现有及在建冷藏库14个,库容达10万吨,其配套的物流系统堪称典范。

  白羽鸡主要分为几类消费渠道,肯德基、麦当劳为首的西式快餐,团膳及普通家庭需求的冰鲜品,肉类深加工企业需求以及出口等几大类。

  1)快餐我国白羽鸡在某种程度上来源于国外,生产和消费方式也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影响,白羽鸡加工主要是以分割肉为主,一般用于快餐店以及团膳、餐厅,即使近几年家庭消费有了快速的增长,但是在一些地区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传统的消费。每只白羽鸡分割后共卖18元左右,但经过肯德基的锅再卖出去就是每只63元,下游市场空间巨大。

  传统的肉鸡屠宰企业的研发能力是比较薄弱的,总是定位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从而忽视了对研发的投入。就像KFC的骨肉相连产品,为了寻找国内碎肉和软骨而做出了努力。大多数时候研发这类产品会被认为是连锁快餐或者是熟食厂家的事情,但是实际上这也是屠宰企业服务营销的一个重要的举措。

  国内消费者习惯的消费形式还是冰鲜产品的消费,目前的主要冰鲜消费形式是在大城市,但是伴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肉鸡加工企业一定会远离大城市,而城市居民则被迫放弃了鲜品的消费。当企业在向大城市输送鲜品的时候,可能会受到物流、消费不稳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暂时放弃鲜品的发展。应最大程度的适应大众消费心理,发展冰鲜品。目前国内肉鸡行业冰鲜的形式销售占30%,成长空间还很大。

  凭借“一体化全产业链”的安全,“当晚杀、第二天上市”的新鲜,“家门口买、分割好”的便捷,圣农集团重新定义了冰鲜鸡产品的更高标准。由圣农生产的大包装冰鲜鸡肉运抵深圳后,再由该公司分装成小包装、贴圣农新标识在其专卖店销售,开创圣农崭新的合作模式。据了解,冰鲜小包装产品目前在欧美市场是消费主打产品,但国内销量远不及冻品。

  冰鲜产品对冷链物流要求很高,必须全程致冷(0-4度),保质期仅7天。冰鲜产品是未来消费潮流,不仅口感好卖相佳,还能确保营养成分不流失,价格和利润都高于冻品。未来5年,圣农集团计划与优质经销商在长江以南11个省、1000个县新开2000家“圣农鲜美味”旗舰店、20000家“圣农鲜美味”专营店,全方位覆盖6亿消费人口,项目进度有待进一步观察。

  我国肉鸡熟食发展空间巨大。世界的鸡肉平均深加工程度为20%,发达国家的鸡肉深加工程度为30%。但是我国的鸡肉深加工程度却只有5.8%。在发达国家肉鸡产品的熟食转化率为70%左右,但是在中国却还不到20%,目前国内出口产品也是熟食为主。中国熟食利润不高,原料的价格占到熟食的百分之七十,并且白羽鸡价格波动频繁,利润不稳定。但像乡巴佬这类熟食的发展就非常迅猛。

  在发展过程中屠宰企业除了提供原料,基本上没有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留给厨房的时间也会相应的减少,对熟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是白羽鸡加工企业的下一个机会。若一体化养殖公司建立了完备的熟食环节对接,一只鸡的盈利可以到7、8元之多,且盈利稳定,但做深加工产品则意味着直接面对消费者,多数企业的品牌建设才刚刚开始。

  全球鸡肉主要出口国是中国、泰国、巴西、美国、法国;主要进口国是日本、欧盟、南非、新加坡、瑞士、韩国、中东和东欧部分国家以及香港地区等。其中日本是我国鸡肉出口的主要市场,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3以上。我国出口鸡肉产地主要分布在山东、上海、辽宁、吉林、天津、黑龙江、河北等省市。其中山东为最大产地之一,约占全国年出口鸡肉总量的1/2。

  在2012年之前,国内肉鸡加工行业,基本上是依靠出口来维持生存,出口成为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但是在2012年欧盟、日本等地区和国家以药物残留监控不力和禽流感疫情为由,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禽肉产品。2014年9月起,欧盟重新对福建熟制禽肉产品敞开大门。欧盟是世界上主要的禽肉消费市场,近年来进口量逐渐上升,每年进口量为70万吨左右。而且我国鸡肉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比低将近30%,这使我国鸡肉在出口贸易中处于价格优势。

  公司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属武夷山区,公司的种鸡、肉鸡饲养场分散在光泽县境内各山坳间,山体相隔,局部封闭,人员流动少,便于疫病的综合防控,这是不可复制的优势。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傅光明为公司的创始人,于1983年开始从事肉鸡饲养,1989年设立种鸡场,2003年将肉鸡产业链注入到公司,不仅董事长本人拥有34年的行业经验,且一体化模式培养出来的一批从事肉鸡饲养、加工、防疫、品质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有长时间的从业经验。

  公司的前身圣农实业于1992年从荷兰引进第一条自动化肉鸡屠宰加工线后,逐步形成了一体化自养自宰经营模式,并于1994年即成为肯德基的鸡肉供应商,由此走向了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的肉鸡饲养和屠宰加工发展道路。自1987年在中国开设第一家店,肯德基目前已成为中国餐饮业第一大品牌,在食品安全和质量等方面肯德基都可以代表中国连锁餐饮业的较高水平,其近十年在中国的快速成长引领着圣农等鸡肉供应商的崛起。

  目前,圣农占肯德基采购量的50%,而其他16家占50%;圣农占麦当劳采购量的35%。(中国大陆的麦当劳供应商中,福喜垮了之后,嘉吉和圣农取代了福喜的份额。)

  下游大客户市场需求增长,公司合作关系稳定。百胜集团旗下有肯德基、必胜客等众多餐饮品牌,白羽肉鸡快餐类消费主要以西式快餐为主,因此,我们通过观察百胜集团开店数量来判断下游市场需求。百胜餐饮在中国的店面和营收数量不断增长,2017年初店面数量达到7330家,整体白羽肉鸡行业下游需求稳健增长。此外,从圣农的营收可以看出,前五大客户营收不断提升,前五大客户的营收占比稳定40%以上,随着公司销售渠道的拓宽,整体业绩的增长,公司的大客户营收占比仍维持在较高比例,给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事实证明,对于风险较大的白羽鸡行业而言,只有把控风险才能谈成长,圣农也因此实现了显著快于同行的真正成长。圣农现有产业链“饲料→祖代鸡→父母代→商品代→屠宰→运输→生鲜、西式快餐、出口”的产能布局达到完全匹配,可以以屠宰量来衡量整个肉鸡的饲养量。未来圣农的产能扩张将以复制整条产业链的形式进行,将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发挥到最大,堪称农业领域产业链一体化的典范。

  鸡肉的需求主要分为三类:①工厂企业类及机关、学校食堂等团膳配餐消费;②快餐类消费;③城乡居民购买消费。

  过去几年鸡价的低迷不仅由于供给过剩,还有需求的原因,“速生鸡、激素鸡”、“六个翅膀”等负面事件和信息给家禽业带来毁灭性打击,肉鸡一度被“妖魔化”。2012-2016年我国人均白羽肉鸡消费量徘徊于10公斤左右,甚至略有下降;而同期美国、欧洲等地的人均年消费量超过了40公斤。

  2015年,圣农发展等四家上市公司的联合宣传活动有利于消除我国居民对白羽肉鸡的错误认识,树立正确的肉类消费观念,培养健康的膳食营养结构,对白羽肉鸡的终端需求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心血管发病率攀升;相比猪肉而言,鸡肉是更低脂健康的白肉,人均消费量仍有提升空间。

  工厂企业类及机关、学校食堂等团膳配餐消费,主要由城镇和乡村就业人口以及学生群体消费构成。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镇就业人口快速上升。2016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口约为41663万人,农村就业人口为36223万人,学生人数为26170万人。

  对农村、城镇就业人口、学生分别按人均每餐鸡肉消费量12.1g、15.1g、14g来计算,假定农村就业人口按每年300天,每天2顿饭,共600顿饭;学生按180天,每2天3顿饭,共270顿饭;城镇就业人口每个工作日1顿饭,1年52周,共260顿饭;以此计算得出工厂企业类及机关、学校食堂等团膳配餐的年鸡肉消费量为526万吨。

  据公司官网数据显示,百胜餐饮占国内西餐的市场份额为34%,2016年百胜餐饮的门店数约为7215家,按照单店的年客流量为30.88万人。西式快餐每顿饭人均消费鸡肉约156g,计算得出我国快餐类年鸡肉消费量为101.47万吨。

  我国居民的鸡肉消费量按照2009年到2011年的均值,农村人均每餐12.1g,城镇人均每餐14.6g;由于商超购买鸡肉多为回家烹饪,且多发生在节假日,因此我们按每年100天,每天一餐共100顿饭进行计算,得出城镇居民超市购买鸡肉量为每年187万吨。

  综上所述,我国白羽鸡肉的年需求总量为813.97万吨,折合成肉鸡为47.88亿羽;这意味着在不考虑换羽的情况下,2017年我国白羽肉鸡的供需缺口约为14.68亿羽。

  受益于玉米价格下跌,饲料成本下降明显。随着玉米和饲料价格的下滑,养殖户的养殖成本逐步下行,肉鸡养殖利润在2015年底触底之后,逐步回升。同时,行业去产能逐步向下游传导,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祖代和父母代产能收缩向商品代的传导效应即将显现。2013年国内祖代鸡引种见顶后快速下降,2017上半年引种量仅为19.37万套,预计全年引种量在40-50万套,只有行业公认的均衡水平——80-100万套的一半。祖代引种的断崖式下跌,对父母代存栏量产生直接影响,然而2016年全行业的强制换羽导致这一产能传导路径被打破,人为推迟了产能的出清。通过对父母代强制换羽行为的研究,我们认为在父母代鸡苗价格超过54元/套时,强制换羽是可行的。由此测算商品代鸡苗供应量的峰值将出现在2017年7、8月份,随后商品代鸡苗数量将快速下滑,祖代鸡引种不足导致的供给缺口即将显现。

  2017年二季度的父母代、商品代鸡苗均价分别低于10元/套和1元/羽,均处于历史低位;与此同时,祖代鸡存栏量同样处于历史低位,仅有112万套,父母代存栏量也开始快速下跌,行业见底迹象明显。随着下游消费端的复苏,供给不足将带来价格的巨大弹性,处于低位的鸡肉和鸡苗价格有望快速回升。由于祖代鸡引种量多年持续下滑以及祖代向商品代传导周期较长等原因,供给不足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我国的白羽肉鸡产业有望迎来超长景气周期。

  近些年来,肉鸡行业处于低谷的情况下,公司实行逆势扩张政策,陆续新建了多个养殖场,产能不断扩张。但是由于肉鸡价格行情近几年处于低谷,所以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一直未能达到满产状态。但是随着行业景气度的提升,公司产能有望得到充分的利用,由此带来的规模化效应将带动肉鸡单位成本下降,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我们认为,本轮白羽肉鸡价格的触底回升,是由祖代鸡引种收缩向下游传导引起的反转性大行情,由于传导链条长,且祖代引种量还在持续下滑,预计未来3-5年内高景气度将得以持续。需求端,H7N5疫情影响的逐步消退和学校等团体采购量的回暖,将带动消费端持续回暖,助推鸡价反转。其次玉米等原料成本的下降,提升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由此预测,圣农发展所处的肉鸡养殖行业将迎来一波高景气、可持续的周期性行情。

  圣农发展作为白羽肉鸡的养殖龙头,建成了集饲料加工、种鸡养殖、种蛋孵化、肉鸡饲养、肉鸡屠宰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完整的白羽鸡产业链,覆盖种鸡繁育、肉鸡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加工、物流等五大行业,公司销售的产品主要为分割的冻鸡肉。得益于精细化的养殖及优质的客户结构,无论行业景气高低,圣农都保持了较高的规模增速,从08年的5398.6万羽到16年的4.3亿羽,一体化龙头快而稳地成长。